888集团官网入口近日,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(新馆)完成竣工交付。原址重建的新馆涵盖一栋17层培训楼与一栋12层体育楼,内设职工服务中心、多功能展厅、图书馆、电影厅、篮球馆、羽毛球馆、乒乓球馆和多功能体育场等,为职工构筑起集文化培训、体育运动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体中心。
主笔本次改造的珠江设计将岭南传统建筑中骑楼、通风巷道等契合本地气候特征的建造智慧在新建筑中融会贯通,古为今用。通过垂直复合功能布局,新馆创新性地将三个12米高的球馆叠合,成为国内首创的高度集约型公共建筑,为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功能更新提供了崭新思路。
针对旧城区用地紧张、建筑密集且公共活动场地稀缺的现状,设计团队提出立体复合功能与集约化空间的破题策略:新馆负一层衔接地铁预留接口,设下沉庭院贯通首层,形成“双首层”入口空间,提供多元路径选择。首层退让形成的骑楼灰空间与入口广场相互延展,架空层“十字”通廊营造半室外空间,消融建筑与城市的边界感,最大化释放市民共享的休闲环境。
据了解,设计团队将传统岭南建筑中遮阳、隔热、通风、理水的空间智慧与现代绿色建筑设计手法合二为一,借由空间手法营造场地“微气候”,在保障舒适度的同时减少耗能设备依赖:首层骑楼与“十字形”架空巷道形成交融城市的景观通风廊道,协同广场与下沉庭院引导东南风,构建出无需空调的内外联通被动调节系统;建筑通过自身凹进遮阳,结合架空层、敞厅、通高空间等设计强化自然通风,显著提升内部热环境舒适度。
新馆作立体式园林布置,首层园林如绿毯般舒展,下沉庭院化作静谧绿洲,裙楼屋顶花园提升景观、改善微气候,边庭通高空间让绿意自由流淌,为老城区增添盎然生机。
影院、图书馆、培训室、健身房、羽毛球场、篮球场等丰富“一站式”服务,弥补了老城区公共休闲短板,满足不同年龄居民需求,同时也将活力充盈街巷,为老社区带来不一样的生命力。
文、图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李天研 通讯员:朱家健视频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李天研 通讯员:梁耀昌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:张映武